2011年11月20日星期日

賽德克。巴萊


德格斯:被日本人統治不好嗎,他們帶來文明。雖然忍了二十年,到現在還未被文明認同,但只要再忍二十年。。。。
莫那·魯道:再過二十年,便不再是賽德克人!

今日去看了"賽德克。巴萊",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這一段湖邊對話。

六個部落共計千餘人口,三百餘青壯戰士,打一場明知必死的戰事。最後死剩二百多人,幾近滅族。為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我相信看過這部戲的人都應該聽得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又有幾多人真正懂得?

2011年11月9日星期三

鵝女孩 (Goose Girl)


我一直都不是太明白香港大學為什麼沒有一個正式的門口,今日無聊地google一些老牌大學,碰巧找到德國哥廷根大學(Georg-August-Universität Göttingen)的資料。 這間二百多年歷史的大學,出了四十多位拿諾貝爾獎的學者,原來也是一家沒有正門的學校,維基百科就是一句簡單的"遍佈全城"來形容這間大學的地理位置,而這所位於德國的老牌大學原來不是德國人開的,與香港大學相同,由英國人開辦,會不會這是英國人辦學的傳統,又或許西方大學都是這副模樣吧。 總之就全面開放,連什麼大開中門呀,廣開言路呀,門常開 (這句是屁話),通通不需要, 因為就根本就沒有門牆, 來往自由.

就在哥廷根城的中央廣場, 有一座「鵝女孩」雕像。這個鵝女孩出自格林童話(格林兄弟都是這所大學的學生),故事來來去去就是那些啦,一個公主跟一個異國王子訂了婚,履行婚約的時侯被女僕來一招狸猫換太子,變成女僕跟王子結婚,公主變成下人去放鵝,唔知點解公主身邊隻馬懂說人話,但是又被殺了,馬頭掛於城門(不要駁故,這不是重點),等王子經過城門時,只剩下頭顱的馬兒開口說出真相,跟王子說鵝女孩才是公主,跟住就大團圓結局(都話唔好駁嘴囉,解釋得了就不是童話啦)。 而每一個哥廷根大學畢業的博士生都要前往市中心的鵝女孩廣場向這座「鵝女孩雕像」獻花,而且不管你是不是初吻,情願不情願,要想拿走哥廷根大學博士頭銜的就要獻吻給這個鵝女孩公主雕像,雖然雕像本身也沒得選擇就是了。

這個傳統實在有些奇怪,我剛知道這個傳統時實在摸不著頭腦,但係吟吓唸吓,會唔會當初那匹死剩個頭既馬其實都吻過公主,死透了都對公主念念不忘,所以剩番個頭都要開口幫公主講出真相! 如果這是真的。。。那些親吻過鵝女孩公主的人就要好自為之了,吻過公主,就代表你就是死透了,都要記住為含冤受屈的人講番句公道說話啊!

2011年11月1日星期二

奪命金

十月底有幾套新戲上映,我有興趣看的有三套,第一套不用說,必定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而第二部就是<奪命金>,因為有劉青雲,我最喜愛的香港演員之一。 除了時間轉折還是有一點生硬之外,何韻詩的演技還是不行以外,整體水準之上,一貫杜其峯的風格,不用理會大陸市場能自由發揮,很多時侯都會是一套好戲。

朋友還沒有看,問我到底套戲主要是什麼內容。 一時之間我隨口答是講一班不講道義,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去搵錢既人。 回到家仔細想想,應該不完全是這樣,戲裡面不是所有人都不講原則。 主線圍繞六個人如何搵錢,除了何韻詩演的Teresa最後沒有死以外,其他活到結尾的人雖然手段沒一個純正,但是最起碼都能守住最後的一條道得底線。

劉青雲講義氣

任賢齊盡忠職守

胡杏兒對親情的重視

何韻詩最後沒死,還能得到一筆可觀的金錢,但是我看不出她有任何原則。 我反而感覺她的上司比較好一點。

英文片名是 Life without principle,沒有原則的就沒有生存的意思,所以全部都死路一條。如果我感受的沒錯,那麼這套戲要在大陸放映就真的是想都不用想了。

很奇怪地,少有港產片英文比中文片名更加貼切,一矢中的。